近日,我国首个校园配餐领域国家标准正式发布,这一标志性事件为校园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翻开了崭新一页。该标准的出台,不仅为学校、食材供应配送企业提供了清晰的执行依据,更从制度层面为校园食品安全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,标志着我国校园配餐管理进入了规范化、标准化的全新阶段。
然而,标准的价值在于落地执行。国家标准的发布只是一个开端,如何确保各相关主体切实执行、执行过程可追溯、执行效果可衡量,才是这一国标能否真正发挥作用的关键。在传统管理模式下,面对复杂的食材采购链条和繁琐的安全管控流程,常常出现效率低、信息滞后、监管不到位等问题,难以满足国标对全流程精细化管理的要求。
在这样的背景下,数字化、智能化手段成为解决执行难题的重要途径。借助技术赋能,既能帮助学校和供应企业更便捷、全面、有效地落实国标要求,实现从食材采购到餐桌的全链条规范操作;也能为市场监管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提供实时、准确的监管数据,让监督检查从 “事后补救” 转变为 “事前预防、事中控制”,大幅提高监管效率。
源本生鲜打造的学校食材采购与食品安全管理体系,正是顺应这一需求的综合性解决方案,全方位覆盖了国标落地的关键环节,新增的两大系统更是让管控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:
第一,区域级学校食材阳光采购平台
依托该平台,区域内学校的食材采购实现了流程透明、竞价规范、供应商资质审核标准统一。通过整合区域采购需求,不仅降低了采购成本,还通过阳光化操作杜绝了暗箱操作,从源头保障了食材采购的合规性,完全符合国标对采购环节的规范要求。
帮助学校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,明确校长、食品安全总监、安全员等各岗位的责任清单。系统通过任务提醒、流程固化、记录留痕等功能,确保食材验收、储存、加工等各环节操作都符合国标规定,让学校的主体责任落到实处。
实现了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追溯。每一批次食材的来源、检测报告、运输记录、入库信息等都实时上传至系统,扫码就能查看完整的追溯链条。同时,系统对接检测机构数据,确保食材农残、兽残等指标达标,严格守住食品安全的第一道关卡。
该系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厨房操作过程进行智能分析和实时监控,能够及时发现并预警违规操作,如厨师未按规定佩戴口罩、手套,食材加工不符合规范等。相比传统的 “明厨亮灶”,更能主动预防风险,确保厨房操作符合国标要求,让食材加工环节更安全。
利用物联网技术对食材储存环境,如冷库温度、仓库湿度等进行实时监测,一旦出现异常情况,系统会立即发出警报并通知相关人员及时处理,保障食材在储存过程中的质量安全,满足国标对食材储存环节的严格标准。
为监管部门提供可视化的监管仪表盘,可实时查看辖区内学校食材采购数据、检测结果、企业资质等信息。通过异常数据预警、随机抽查任务派发等功能,监管部门能够精准执法,大幅提高监管效率和覆盖面。
整合了采购流程与财政资金使用数据,实现了 “采购 - 付款 - 审计” 全流程监管。教育部门可以实时掌握各校采购进度、资金使用合规性,确保财政资金用在实处,同时加强对学校食材安全管理工作的指导与考核。
目前,源本生鲜的这套学校食材采购与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已在全国 80 余个区域成功运行,并取得了显著成效。
面对校园配餐国家标准全面实施的新要求,源本生鲜期待与更多地区展开合作,以技术创新助力校园食品安全治理。欢迎各地教育主管部门、市场监管部门及学校相关负责人前来咨询交流、实地考察,共同为师生的饮食安全保驾护航!